“红船颂”——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美术作品展览”开幕
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是浙江人民的光荣与骄傲。弘扬红船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穿越历史风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浙江镌刻下光辉的印记;在新的征途上,浙江也创造出了新的光辉业绩。 9月14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红船颂——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美术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不忘初心”“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三大板块组成,精选了我省美术家以红船精神、浙江精神为主题创作的50余件巨幅力作,这批来自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的精品,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不忘初心 早在96年前,一群渴望真理、怀揣理想的革命者,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出发,踏上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漫漫长路。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红船起航,肩负起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践行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树立起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凝结成伟大的“红船精神”,筑就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 今天,浙江美术馆偌大展厅被浓浓的中国红所包裹。一眼望去,那片无际的《葵园》行行重行行,画家许江用东方葵饱经沧桑的身躯砌成一道道历史之墙与命运之墙,将时代印痕与群体情怀尽抒无遗。 历经秋劫、冬殇、青源、深歌的《葵园》是历史变迁沧桑轮转的命运的画面。葵坚守大地,期待着一份辽远的未来;葵向着天空、朝向太阳生长,那是它的执著与荣光;葵的苍老又使它垂下铜色的头颅,向着大地深处,那是它的根源与宿命。于是,葵化身为荒原上陌生的行者,带着生命的热烈与拯救的希冀,披戴着一种耀眼的光彩。向着那辽远的最深处蔓延。 “十数年画葵,像一段生命长旅。”许江说,他画黄葵,大片从天边拥来的焦土般的褐葵;他画绿葵,如若一座植物的塔,攀援某种群化生命的庄严。有一年换色的时节,他想到了红……许江在展览现场接受采访时,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身后人《葵园》正向孕育化生、承载万物的大地倾泻而下,形成一种有趣的映照。 这是画家陆骑的油画《明灯——1939年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画面上的那盏马灯,象征着明灯照耀的一种寓意。“那个时期的会议代表,是从全省各地选派出来的,应该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人都有,画中有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有年轻的,也有年龄较大的,因为历史上此次会议基本上都是男的,其中只有一位女性,我把她设置在前排,正在做记录的动态,从而产生群像人物中的性别变化与多样性,其中还设计了一位拿烟袋聚精会神听主角讲话的劳动者形象的代表,这样可能更为自然生动并有真实感。”为了表现真实,陆骑有意在画面的前排设置了一位代表坐在竹椅上,这种竹椅子属于浙南这一带所特有的,还在画面中设置了斗笠和箩筐,呈现了地域特点,也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在历史题材画中,色彩是表现力很强的形式,处理得当,可以使画面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并能营造一定的气氛,使创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创作时,运用色彩语言营造画面气氛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选择和使用色调。因为陆骑表现的是一个夜晚,是在黄色的灯光照射中室内的会议,所以在创作中,以柔和的暖色调,表现出沉稳、古朴、浑厚的风格。由于人物较多,人物之间一个挨着一个层层展开,为追求整体气氛,降低了个体的对比关系,注重大的层次和氛围。尽量把不必要的部分处理在大片的暗色之中,使光照到的部分明确而细腻。在表现过程中,我尽量保存笔触的干脆性,由于我先涂了一层暖橙的底色,使画在这底色上的亮光色会在笔触的边缘留有底色,从而具有一定的斑驳感和用笔的韵味。 在历史题材画中,主题直接决定了历史题材绘画的内容和其所要反映的思想,能否透彻地掌握和了解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及历史意义是作品气氛营造的关键,画面所表现的力量、思想性以及对观众一定的视觉冲击,主要是由于画面密切地联系了那个时代的思想运动与社会斗争现实,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与希望。 敢为人先 弘扬红船精神,就要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争做改革的弄潮儿、创新的先行者。生活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与生俱来就有着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浙江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浙江是靠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发展起来的,改革创新是浙江的魂、浙江的根,浙江正是依靠改革创新才赢得了发展的先机、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如何以版画的构架和笔墨特点来塑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也是对艺术家根据特定内容,用新的艺术语言来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所面临的新课题。从“英雄的颂歌”到“平凡的世界”,艺术家该如何用作品向公众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对这样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艺术创作来说,不仅要有艺术魅力,还要尊重历史。 你看,画家韩黎坤的版画《夕照峥嵘》镜片后王国维的那双眼睛,朦胧而深邃,镜片的反光里似乎深藏着王国维的一切奥秘,令人神往而不可捉摸,一定得精心把握。“拢袖”可以带出一种稳健与笃实,一种胸孕万壑的泰然。 一件艺术作品,如何塑造那些早已形成固定印象的公众人物,画家们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再现历史。 这是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画面:天空中,乌云蔽日;湖面上,暗流涌动——油画《启航》虽然描绘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但是,毛泽东昂首阔步走向船头,意气风发的神态使他自然成为这个动态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以及几位党代表的出现,特别是船工手持竹篙,用力将船撑离码头,点出了革命航船即将启航的主题。 谈起《启航》的创作过程,何红舟说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经历了一些波折。“我反复查阅了大量有关一大的资料,其中一大代表的生平深深地触动了自己,深感参加一大的代表的身上都流淌着要改变旧中国的一腔热血。他们当时是一群年轻的、自觉的、渴望肩负国家及民族命运的知识分子,暂且不说其中某些人的历史命运发生了何种变化,我的内心很希望能将参加南湖会议的全部代表都在画中有所表现。”何红舟在画稿中尽量想安排好每个代表出场位置。根据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回忆,南湖红船并不能直接停靠烟雨楼前的码头,而是停在湖中,由一只小船往来于码头与大船之间接送客人。 如果表现这样方式上船,很难表达出何红舟想将一大代表全部画进去的初衷,于是又设想一大代表由码头边的跳板上船,这样的安排可以将一大代表较为轻松地安排在画面中。而且这样画面容易体现出会议的庄重,然后尽量加重画面的色调,强化了风雨前的效果,将光线断断续续地集中在代表身上,使画面的神秘感有所加强,也使较多的人物在空间展开时有主次之分。“这张构图在人物表现的主次关系中,侧重于2002年中共党史新编中的排序,突出了李达、李汉俊、陈潭秋和董必武的地位,青年毛泽东则紧随其后。”何红舟说,后来在他的合作者黄发祥老师的协助下,历时7个月的紧张创作,完成了这张5米长、2.5米高的作品。 历史画绝不仅仅是一个场景的再现。“其实,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困难的还不是找资料、找手稿,最难的仍在于绘画本身。”作者何红舟说,由于《启航》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其中的人物几乎都有历史定论,大多数参与者事后都有详细的回忆录,没有给创作者留下太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读懂、认识、理解那段历史,才能正确地表现历史。
“西湖论坛”聚焦“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
6月9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基地、中国评协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主题为“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论坛由“网络文艺的现状、时代机遇与责任”主论坛和议题分别为“IP培育与中国故事——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与IP化张力下的创作”“内容产业的中国实践——网生内容的传统与现实”“网络产业的中国实践——网络平台与产业”的3个分论坛组成。论坛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网络平台的青年专家、学者和网络创制实践一线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展开了热烈、精彩的交流研讨。庞井君、田宇原等有关负责人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于2015年由中国评协、浙江省文联联合创设,为常设性的青年文艺交流平台。自举办首届论坛以来,针对文艺热点话题和现象,已先后举办了以“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戏剧的中国表达”为主题的论坛,在业界产生了热烈反响。本届论坛进一步创新机制,首次采用了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形式,依议题集中聚焦研讨。此外,产业乃至跨界专家和新文艺群体代表参会比例进一步扩大,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
中国画坛举办大展纪念一代宗师吴昌硕逝世90周年
今年是吴昌硕逝世90周年,“国艺昌硕——中国写意绘画名家作品邀请展”28日在浙江杭州开幕,以展现中国画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是近现代中国书画界的宗师级人物,担任过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表示,吴昌硕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传统国画的“四大家”,他在诗文、金石、书画领域硕果累累,其作品大气磅礴、境界雄浑,是中国画史上的一座高峰。 此次画展分为吴昌硕作品展和当代写意绘画名家邀请展两部分,前者展出吴氏作品80件,后者展出当代17位写意绘画名家的作品共97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表示,吴昌硕的艺术成就称得上是三座奇峰——东方草木世界观的艺术奇峰,传统绘画的写意奇峰和金石书画的通艺奇峰,能为当代艺术整体发展提供重要滋养。今天重温他的艺术,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民族书画之学,有着极大的补益。 画展在浙江展览馆举行,由中国美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联和西泠印社共同主办,至7月20日结束。
“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展演举行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浙江省文联、浙江省舞蹈家协会通过近一年精心筹备的“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展演于10月12至13日在杭州演出,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浙江舞蹈饱含江南韵味,极富地域特色,在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上给世界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受到了广泛赞誉。浙江省舞协主动作为,组织业界人士全面分析浙江舞蹈的优劣长短和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加大浙江地域风格的舞蹈作品的创作、推进和研究力度,深入挖掘浙江舞蹈的本土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决定以一年左右时间,创作打磨出一批优秀舞蹈精品节目,向世人展示江南舞韵中的“中国梦”。 全省舞蹈团体和广大舞蹈艺术家积极投入作品创作和加工提升,数十个作品向省舞协申请参演。9月13、14日,省协会组织作品加工会,协会主席崔巍,副主席殷放、施国庆、刘福洋,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岚等组成专家团队,为40多位来自全省专业院团、院校、基层文化馆的编导、演员作品点评,共同探讨作品加工打磨意见建议。 潘岚表示,“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展演就是要推出一批能代表浙江舞蹈风格的优秀作品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作品加工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既提高了我们组织者的信心,又大大鼓舞了创作者的士气。加工会后,编导们将和演职人员进一步完善作品,相信他们已整装待发,将为大家呈现精彩的“江南舞韵”。
喜迎十九大 翰墨唱心声 山阴问道—蒋频书画篆刻展举行
9月25日的绍兴博物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由绍兴市委宣传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中华英才》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喜迎十九大翰墨唱心声 山阴问道——蒋频书画篆刻展暨《翰墨大匠》丛书出版首发”隆重举行。 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广州、甚至香港、台湾各地书画篆刻界的名人和书画爱好者以及慕名而来的热心观众约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绍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加顺先生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专门发来贺信。他认为蒋频的书法气势磅礴、收放自如,无论丈二大作还是少字作品,给人的印象都是挥洒率真骨力洞达。他认为蒋频的绘画以古为师,以造化为师,写得是他自己的情怀,画的是他心中的意象。而蒋频的篆刻得韩天衡先生亲授,用刀大胆、稳健朴实,刀法淳正、情趣昂然、饶有雅韵。评价蒋频所著《翰墨大匠》丛书,以生花妙笔撰写并评论了包括众多绍兴籍名家在内的古代书画篆刻界杰出人士的艺术人生和他们取得的艺术成果。苏士澍先生预祝书画印展及新书首发式圆满成功。接着,著名书画篆刻家、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致词,对这次展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励。 在随后举行的《翰墨大匠》丛书首发仪式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屈笃仕与蒋频先生共同向绍兴市图书馆、向蒋频的母校华东政法大学赠书。 蒋频先生还向绍兴市博物馆捐赠了书法作品,绍兴市博物馆金馆长代表博物馆接受了捐赠作品。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00余件,新作《宋之问咏山阴诗十二屏》,洋洋洒洒,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全篇气脉贯通,激情澎湃,把他对历史浓郁、文人辈出的山阴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蒋频以书入画,书画并举。从大师名家的作品中深受启发,在笔墨、构图上下足了“意象临摹”的功夫。展览中呈现给观众的各类作品,恰到好处地把他对所见景物的感受,大胆泼辣而又包含激情地抒发在笔墨之间。 这次展览更有蒋频近年来精心创作的篆刻作品50余方。也是他第一次将篆刻作品呈现给观众检阅。都说篆刻是庙堂艺术,也是一门孤独的甚至是寂寞的艺术。蒋频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在繁忙的社会事务中沉潜下来去感受金石殿堂的慢慢跋涉,这些作品将豪壮的书法笔意与优美悦目的绘画结构,以拙中藏巧、动中寓静的刀法,把他对这个美好时代的热爱篆刻于方寸之间。 这次首发的《翰墨大匠》丛书由《书道评传》、《画史钩沉》、《印苑传奇》三册组成,历时五年完稿,他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和对艺术史料的充分详实考证,以人文美学的维度写出了自己对书画印学历史的敬畏和认知。让人们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伟大艺术的人文审美和博大精深。 蒋频讲求“字外功”和综合修养,除了书画篆刻创作,他还精鉴赏,富收藏,近十年来潜心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有:《江湖夜雨十年灯》、《古今百家名联墨迹欣赏》、《历代金石翰墨名家逸事》、《释书论画》、《品茗诗书》、《印人逸事》以及《说说书画名家那些事》、《说说篆刻名家那些事》、《艺心在兹------蒋频艺术随笔》、《蒋频书画作品选》等多部专著,是一位创作实践与学术理论并重且卓有建树的书画篆刻家。
五年成就资源库
浙江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为了铭记历史,纪念先烈,弘扬民族精神,2015年7月31日,一场名为“血肉长城—浙江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的主题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承办,展览展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浙江名家作品共132件,由“民族的脊梁”、“历史在凝聚”、“沧海变桑田”三大部分组成。
2015浙江省文联第八次文代会
12月28日,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浙江省文联)第八次文代会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召开,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潮、团省委副书记朱林森、浙江省文联七届主席许江、省文联党组书记、七届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宇原、省文联七届书记处书记柳国平、省文联七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马峰辉等领导以及众多文艺界精英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第三十一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为第三十一届兰亭书法节开笔。 “文人雅集,曲水流觞”,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为千古佳话的书坛雅事又一次在书圣王羲之留下“天下第一行书”的地方——绍兴兰亭上演。 当年王羲之以独具特色的书风开辟了全新的审美境界,今天的绍兴,新馆、佳节、大奖,珠联璧合。 2013年4月21日上午,第三十一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暨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开幕式在新落成的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隆重举行。 今年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和中国书法兰亭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绍兴市旅游集团、绍兴市文联承办。 开幕式上,举行了《徐渭书画全集》首发式,晋圣仪式、开笔仪式和书艺交流。 数百位国内外嘉宾云集于此,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美好自然中,感受兰亭书法节的魅力,大笔书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兰亭不朽经典。 本届书法节和兰亭奖共有十项活动,既有“挥毫”,即兰亭奖获奖者的兰亭雅集活动;也有“论剑”,即海内外书坛名家的兰亭论坛。 既有“展览”,即绍兴中青年书法十人展、兰亭书会文献展;也有“拍卖”,即西泠印社(绍兴)首届拍卖会。既有“颁奖”,为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也有“征集”,征集前三届兰亭奖的获奖作品及成果。
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话语平台——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成立
2015年8月1日,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成立。当天,举行了“西湖论坛”成立仪式暨首届论坛开幕式。首届论坛主题为“我们的戏剧——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协办。 此次成立的“西湖论坛”是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下,经中国文联党组批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共同创办的常设性机构,致力于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视野下,在蓬勃发展的创作实践中,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播形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年戏剧评论家组织,搭建青年戏剧评论家的话语平台,探索文艺评论新模式,为培养青年文艺评论家拓展新空间。论坛拟每年举行一届,将重点围绕戏剧领域年度重要作品和现象、热点话题等,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任论坛名誉主席。庞井君、田宇原任主席,周由强、吴天行、高克明、杨越光任副主席。论坛邀请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担任首届学术主持。成立仪式上,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为论坛授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宣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成立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的决定》。主办方还向论坛秘书长沈勇、胡一峰,副秘书长黄波、胡凌虹、罗丽、张薇、郑永为、郑荣健颁发了聘书。成立仪式暨首届论坛开幕式由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克明主持。吴天行、杨越光、杨志毅、曹鸿、薛亮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 在论坛秘书长沈勇主持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青年戏剧评论工作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精神。与会者认为,振兴戏曲艺术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振兴戏曲艺术,对于传统文化艺术薪火相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振兴戏曲艺术,对于彰显价值追求、培植精神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振兴戏曲艺术,对于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两天时间里,与会者分别就“戏曲的美学传承与转换”、“戏曲的生态与传播”、“戏曲的民间与地方”等话题进行了研讨。期间,与会的全体青年戏剧评论家还向全国广大青年戏剧评论工作者发出“西湖论坛”倡议书。
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动员大会
为时代画像,为人民创作。2015年4月8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组织实施,省美协承办的“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动员会在浙江美术馆举行,这意味着自2014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这项大规模的美术工程进入全面创作阶段。
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浙江省文联联合主办,中国摄影报社和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承办,浙江摄影出版社协办的“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于9月29日登场浙江美术馆,展览作品集同期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