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电影《地道战》,很多人会想到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地道。您可知,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也有抗日地道,这里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电影《地道战》的很多故事情节就是取材于此的。
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脚下,峰峰矿区西北12公里的山底村,距市区62公里。触摸抗日地道战遗址,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山底村的地道源于南宋晚期。当年,金兵南侵,折腾的老百姓无法生存。山底村的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挖出4米深、半米高低、10米长短、洞口自知的洞穴,这个洞穴就是“抗金洞”。金兵来侵犯时,老弱病残就钻到洞内,青壮年则上前线奋勇杀敌。
1942年,日寇吞食“扫荡”越来越猖狂,三天两头对山底村进行“围剿”袭击。山底村党支部动员群众在原有“抗金洞”的基础上,组织全村群众深入开展大规模深挖地道工程。经过不到一年的艰苦奋战,长15000多米的地道终于全部贯通。由于该村良好的土质,地道历经7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成为我国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长,原汁原味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
现在保存的地道主巷1626米(9条大巷),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向西山的地道1条,洞洞相连,户户相通。另外还有辐射至附近王看、宿风等村的地道多条。
地道距地面5到7米,洞内高约1.2米—1.8米,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开关盖,既能防水又能防毒。每个拐弯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堡,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地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洞口。
山底抗日地道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当年,山底村百姓依托地道,成功粉碎日军数十次猖狂的进攻和围剿,消灭大量敌人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为当时扭转战局、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这个小村庄被载入抗日战争史册,1944年11月21日,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
大家都认为冉庄的地道“最正宗”,因为《地道战》讲的就是冉庄地道。可是您还不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此。迂回洞口、河床地道、双层地道等,都是山底地道的奇观。图为山底村抗日地道直通陈赓将军指挥部。
迂回洞口,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迂回洞口,迂回作战。当民兵发现后方有敌人跟踪时,民兵可通过迂回洞口下去,敌人跟随进入后,可通过枪眼刺杀敌人。
山底村有句土话:“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山底地道利用枪眼、闸门、陷阱三位一体的优势对敌人进行打击,鬼子进入地道后,民兵到双层地道的上层地道放下闸门,堵住路口,使敌人无法返回。向前两米有陷阱,陷阱上是翻板,底部有竹筏。如遇翻板失灵,前方有枪眼,民兵在洞内通过枪眼,用红缨枪刺杀敌人,使他们有来无回。
如今的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已经成为了峰峰矿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河南、山西、山东等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让我们再一次参观山底村抗日地道,感受山底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举和宏伟的地下工程,重温山底人民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吧!
南讯小电影